读故事学中药——了解铁棍山药

2012-08-01 温县铁棍山药 2,016

  山药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.,薯蓣科

  相传上古时代,神农氏身患重病,为医治,他带领文武百官,妻室家眷,跋山涉水,广走民间,在一个秋高气爽,晨气沁脾的秋末,神农氏一行行至博昌里(今武陟与温县交界大封镇一带)映入眼帘的绿叶盖地,百花一片的景象,遂叹曰:“真乃福仙福地!”随后,他命百官撷四样草根花蕊,和水服之,不日痊愈,遂令山、牛、地、菊四官种植,因而名为山药、牛膝、地黄、菊花,这或许是后人所传“四大怀药”的最早起源。大禹治水民工招之四方,水土不服,泻肚不止,大禹取山药煎汤令民工服之,立愈,功成之日,在博昌里大封功臣,大封地名由此而得。

  相传在古代汤阴农村,有一对夫妇,心地不善,这媳妇总盼着婆母早亡,每天给婆母吃的饭就是一碗稀粥,一段时间以后,婆母浑身无力,卧床不起。这个事儿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,这个老中医就想将计就计,有一天就把这一对夫妇叫来以后就给了他们一种药粉,就说你们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给这个婆母吃,我保管她百日以后就死,结果这小两口把这个药粉拿回去以后就照这个方法做了,就和在这个粥里边天天给她婆母吃,结果没想到的是十天以后婆婆就能够起床活动了,百天以后婆婆身体就养的白白胖胖的,后来这个婆婆就在村里边逢人就夸这媳妇对她好啊,再加上老中医的一番调教吧,这一对逆子可以说变成了一对孝子。

  还有有一则关于山药能使人滋养强壮的轶闻,说是从前,有一个弱国被强国追打,逃入山中,强国的士兵们把整座山包围起来,等待着山中的人粮草耗尽,出来投降。结果,一个月过去了,两个月过去了,三个月过去了,强国的士兵以为山中士兵全部饿死了,放松了戒备。然而,一天晚上,山中喊声四起,弱国的士兵个个干劲十足,嘶喊着冲杀了出来,杀得围军一败涂地。传闻这些弱国军困在山中,经高人指点,挖吃山中野生山药,不仅足够裹腹,且能筋骨强健,精力倍增,动作轻捷,故能在突围中一举取胜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6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
  【注意】有实邪者忌服。紫芝和二门冬为之使,恶甘逆。

  【选方】

  ①治脾胃虚弱,不思进饮食:山芋、白术各一两,人参三分。上三味,捣罗为细末,煮白面糊为丸,如小豆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食前温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山芋丸)

  ②治心腹虚膨,手足厥冷,或饮过苦涩凉剂,晨朝未食先呕,或闻食即吐,不思饮食,此乃脾胃虚弱:山药一味,锉如小豆大,一半炒热,一半生用,为末,每服二钱,米饮调下,一天服二次。(《普济方))

  ③治诸风眩晕,益精髓,壮脾胃:山药粉,同曲米酿酒;或同山茱萸、五味子、人参诸药浸酒煮饮。(《纲目》山药酒)

  ④补下焦虚冷,小便频数,瘦损无力:山药于沙盆内研细,入铫中,以酒一大匙,熬令香,旋添酒一盏,搅令匀,空心饮之,每旦一服。(《圣惠方》),或用薯蓣(矾水煮过)、白茯苓,等分为末。每服二钱,水送下。(《本草纲目》)

  ⑤治痰气喘急:山药捣烂半碗,加甘蔗汁半碗,和匀饮服。(《简便单方》、)

  ⑥治肿毒初起:用带泥的山药、蓖麻子、糯米等分,水浸研为泥,敷肿处。(《普济方》)

  ⑦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,坚硬不溃:鲜山药和芎藭、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。涂上后奇痒不可忍,忍之良久渐止。(《本经逢原》)

  ⑧治冻疮:山药少许,于新瓦上磨为泥,涂疮口上。(《儒门事亲》)

  ⑨湿热虚泄。用山药、苍术等分,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。(《本草纲目》)

  【别名】薯蓣、山芋(《本经》),诸署、署豫、玉延(《吴普本草》),山藷(《别录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薯蓣科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.的块茎。

  【形态】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块茎圆柱形,垂直生长,外皮灰褐色,生有须根。茎细长,蔓性,有棱,光滑无毛。叶对生或3叶轮生,叶腋间常生珠芽(名零余子);叶片形状多变化,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,光滑无毛;叶脉7~9条基出;叶柄细长,长1.5~3.5cm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极小,黄绿色,成穗状花序。蒴果有3翅,果翅长几等于宽。期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藤(山药藤)、珠芽(零余子)亦供药用。

  【分布】生山野向阳处。现各地皆有栽培。

  【炮制】山药:拣去杂质,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,捞出稍晾,切片晒干或烘干。炒山药: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,俟烟起,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,取出,筛去麸皮,放凉(每山药片100片,用麸皮10斤)。

  【性味】甘,平,无毒。生者性凉,熟则化凉为温。

  【归经】入肺、脾、肾经。入手、足太阴二经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健脾,补肺,固肾,益精。治脾虚泄泻,久痢,虚劳咳嗽,消渴,遗精、带下,小便频数。